工業CT(ICT)就是計算機層析照相或稱工業計算機斷層掃描成象。雖然層析成象有關理論的有關數學理論早來在1917年由J.Radon提出,但只是在計算機出現后并與放射學科結合后才成為一門新的成象技術。在工業方面特別是在無損檢測(NDT)與無損評價源(NDE)領域更加顯示出其獨特之處。
因此,國際無損檢測界把工業CT稱為最佳的無損檢測手段。進入百80年代以來,國際上主要的工業化國家已把X射線或γ射線的ICT用于航天、航度空、軍事、冶金、機械、石油、電力、地質、考古等部門的NDT和NDE,檢測對象有導彈、火箭發動知機、軍用密封組件、核廢料、石油巖芯、計算機芯片、精密鑄件與鍛件、汽車輪胎、陶瓷及復合材料、海關毒品、考古化石等。我國90年代也已逐步把ICT技術用于工業無損檢測領域。進入21世紀道ICT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已成為一種重要的先進無損傷檢測技術。
制造工業CT最初的目的,是解決用其他無損檢測方法檢查不出或檢測效果不佳的問題。很自然,使用者最關心的顯然是用 CT能夠檢測出的各種缺陷的最小尺寸。然而由于實際問題的復雜性,各種實際條件下的缺陷難以嚴格描述。為了能比較不同 CT系統的性能引入了空間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的概念
密度分辨率又叫對比度分辨率,是分辨給定面積上映射到 CT圖像上射線衰減系數差別的能力,和醫學上應用的低對比度分辨力的概念非常接近,取決于 CT圖像噪聲水平。
前面已經提到,低對比度可探能力( LCD )是CT和常規射線照相之間的關鍵區別,這個特性是 CT在臨床上迅速得到接受的一個主要因素。工業 CT的情況也差不多,材料中缺陷能否被發現主要取決于這一技術指標,而不是空間分辨率。
密度分辨能力的測定也可以用我國軍標推薦的方法,即統計標準模體的CT圖像上給定尺寸方塊 CT 值,求出標準偏差,采用三倍標準偏差為密度分辨能力表示 95 %以上的可信度。密度分辨能力也有一些傳統的測定方法,如利用部分體積效應形成不同平均密度的方法,或制備不同密度的液體試件或固體試件的測試方法。
但是液體試件多用鹽水制備,密度值往往與工業 CT檢測對象相差甚遠。固體試件又往往因為成分不同,輻射密度與材料密度有時并役有簡單對應關系,同種材料(如石墨)本身各部分密度又未必均勻,都容易引起誤會,在實際應用中需要特別注意。